首页>水利宣传>水利要闻

专访365bet皇冠平台厅长白耀华:引黄古灌区申遗成功的“五个有利于”

2017-10-11 10:14 来源:

【字体: 打印本页 分享

 

专访365bet皇冠平台厅长白耀华:引黄古灌区申遗成功的“五个有利于”



挖掘引黄古灌区的历史文化价值,以申遗推动宁夏水利工作新发展

《新商务周刊》记者  丁宏山

 

Q: 本刊记者

A: 365bet皇冠平台厅长白耀华

 

    Q:宁夏古灌区正在申请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宁夏为什么要把引黄古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申遗有什么重要意义?

 

    A: 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从 2014 年起开始评选的世界遗产项目,主要为了保护利用古代灌溉工程,挖掘宣传灌溉工程发展史及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学习古人治水兴水的智慧,保护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目前,国际灌排委共评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45 处,中国四川乐山东风堰、陕西泾阳郑国渠等 10 处工程先后入选。

 

    宁夏在历史上是中原农耕文明与北方游牧文明相互交融的边陲要地,用水治水历史悠久,自古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说,久享“塞北江南”之美誉。

 

    宁夏引黄古灌溉区系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对展示宁夏水利文化、促进宁夏水利发展、带动宁夏全域旅游建设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五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传承保护珍贵文化遗产,促进灌溉遗产的发掘、传承和保护,开创具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宁夏水文化发展新局面。二是有利于赢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增强建设现代水利的信心和决心,凝聚推动水利转型发展的强大合力。三是有利于促进全域旅游示范省区建设。多渠道、多途径展示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时代风貌,全方位、深层次、大规模的地传宁夏,助力旅游产业发展,助推生态宁夏建设。四是有利于促进宁夏对外开放,可以有力提升宁夏国际知名度、美誉度,使更多的外国朋友了解宁夏、向往宁夏、爱上宁夏,推动宁夏对外文化、商贸交流合作。五是通过申遗有利于向国内外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成功的单位学习,尤其是学习他们对古灌区遗存的保护和遗产的保护、传承、利用的经验。

 

    Q:宁夏引黄古灌区申遗,有哪些条件和优势?

 

    A: (一)宁夏引黄灌溉历史悠久、经久不衰。宁夏引黄灌溉历史始于秦代,盛于汉代。与四川都江堰灌区同时期建设,历代开凿的 12条引黄古渠历经千百年沿用至今,发挥着巨大作用,可以说宁夏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流淌的水利开发史。公元前 215 年,秦始皇令大将军蒙恬率 30 万大军击败匈奴,攻取河套黄河以南地区。公元前 211 年,将10 万余人移民安置到河套地区,开创了黄河流域军民屯田开垦的先河。

 

    汉武帝时期,多次在宁夏灵武、内蒙五原一带进行移民、军屯。流淌至今的秦渠、汉延渠、唐徕渠就是这一时期开凿的。北魏时期,薄骨律镇将刁雍组织劳力在黄河西河修筑了拦河坝,开凿了艾山渠,引黄河水复浚古高渠,并首创了黄河水运。隋唐时期,宁夏水利得到较大发展。唐太宗“灵州会盟”后,各地筑堤引水,垦荒开田,灌溉面积超过了 100 万亩。

 

    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下令修建了长达 150 公里的昊王渠,颁布的《天盛改旧新定律令》是中国少数民族第一部成文法典,共20卷,其中第15卷涉及开渠、清淤等水利管理事宜。元世祖时期,郭守敬在改造疏浚古渠的基础上,增开新渠,建立了控制流量的滚水坝和节制闸,实现了输水向控水的技术飞跃。明代先后对七星渠、汉伯渠、唐徕渠等渠道进行疏浚修治,宁夏引黄灌溉面积达到了 133.5 万亩,为隋唐以来最高水平。康乾盛世时,奖励开垦,大兴水利,宁夏农耕经济空前发展,引黄灌溉面接近 220 万亩。




    (二)宁夏引黄灌溉经验丰富、贡献巨大。历代在引用黄河水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水、用水、管水经验,为我国乃至世界灌溉做出了贡献。

    一是创立了“草土围堰”的方法。这是西夏独创的河工技术,用于修筑渠湃或堵截决口,如今还在国内和援外水利建设中广泛使用。

    二是设置了“刻字”水则。将刻画水则的树木立于渠边或桥柱水中固定的基石上,用于清淤和观察水位,相当于今天的水尺。

    三是建立了简单实用的维修管护制度。建立了以渠养渠,自收自用,量出定入,工料兼收,岁清年结的水费征收办法。

    四是旧闸做法考究。引黄古渠正闸建造用白灰、胶泥作为砌石黏结材料,用白灰勾缝闸墩、闸墙,过水能力能达 100 立方米 / 秒,闸基和护底允许单宽5立方米/秒的急流通过。

    五是引退水设施科学合理。引(迎)水堤、跳(溢水侧堰)、进退水闸,是所有宁夏引黄古渠在无坝引水条件下的一套成功设施。引(迎)水堤是以抛石修筑与河平行的傍河长堤,其顶高稍高于渠道所需水位,以争取水头,使河水小时有足够的水量入渠,河水大时,防止大水进渠。

    六是“封”“俵”轮灌统筹兼顾。将上中段的斗口一律封堵不许放水,待水到“渠稍”,下段即将灌完时,中上段开始“俵”水,达到均衡受益。

 

    (三)宁夏引黄灌溉文化灿烂、源远流长。

    一是治水功臣众多。宁夏引黄古渠系开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彪炳史册的治水人物,东汉的虞诩,北魏的刁雍,唐代的李听,元朝的张文谦、郭守敬,明代的汪文辉、张九德,清代的张金城、王全臣、通智、钮廷彩等,皆因治水不朽业绩为世代称颂。

    二是治水贡献突出。汉代的激河浚渠、西夏的卷埽治河、元朝的更立闸堰、明代的十里长堤,清朝的规模开渠,充分体现了宁夏劳动人民朴素的科学治水观与“兴水利以尽地利”的聪明才智。创立的“十六字灌溉制度”“浚渠条款”“天盛律令”及西夏卷埽技术等宁夏历代灌溉管理制度和水工治河技术为当时农业和水利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三是文化历史深厚。历代文人墨客留下了众多歌颂劳动人民兴水利、除水患的诗词碑记歌赋、传说轶事。唐代以来创作的水利诗文达 200 余首,明代以来的《汉唐二坝记》《惠农渠碑记》《灵州河堤记》《中卫美利渠记》《大清渠碑记》等水利碑记 30 余篇 ,《白马拉疆》等水利传说轶事 30 余篇。文物遗存方面有汉代陶漏斗、陶水管、汉渠碑首、唐代镇河铁牛,清代钮公生祠碑、民国时期马少云振兴水利纪念碑等,生动记录了宁夏水利建设的历史足迹。

 

    Q:宁夏古灌渠申遗,目前都做了哪些工作?

 

    A: 自申遗工作开展以来,宁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自治区主要领导先后就申遗工作做出批示,要求全力抓好此项工作,力争申遗成功。去年 10 月以来,水利厅贯彻自治区和国家灌排委的要求,在充分利用多年水文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申遗工作,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一是高度重视,全力推进。水利厅党委成立“申遗”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会议研究申遗工作,多次向自治区党委、政府汇报申遗工作情况,得到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申遗领导小组积极与水利部、国家灌排委沟通对接,得到了高度认同和大力支持。专门组织人员赴东风堰、郑国渠等已成功申遗的地区考察调研,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国家灌排委专家组先后 4 次对宁夏引黄古灌区进行实地考察,将宁夏引黄古灌区列入向世界灌排委推荐的三个候选工程之一,极大增强了我区申遗的信心和力量。

 

    二是统筹兼顾,顶层设计。实行申遗工作联系会议制度,制定了工作实施方案和宣传方案。积极与中国水科院、黄委设计院、吴忠市、青铜峡市沟通对接,研究制定宁夏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方案和宁夏引黄古灌区保护规划方案,为我区水文化建设、古灌区保护和全域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做好顶层设计。4 月14 日,自治区咸辉主席专题调研水利工作,对宁夏古灌区保护及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方案给予了好评,要求进一步做好申遗工作,保护好、利用好宁夏历史悠久的水文化遗产。

 

    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4 月29 日,与青铜峡市联合举办“申遗”万人签名活动。自治区四套班子领导出席活动,并在“全民助力申遗,打造文化高地”主题横幅上签字。近 2 万群众参与了活动,百余家媒体对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新华网宁夏频道开办了专题网页,宁夏公共、宁夏卫视等电视频道进行了现场直播,赢得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支持。开设宁夏引黄古灌区微信公众平台,系统介绍古灌区历史文化,及时宣传报道申遗重要节点工作动态。中国水科院指导完成了申遗专题片脚本,设计制作了宁夏引黄古灌区徽标,及时组织专业团队精心拍摄制作,侧重展示宁夏历史悠久的水历史文化,着力提升专题片的层次和质量。

 

    四是因地制宜,整治环境。以河西总干渠两侧、潜坝、唐正闸、大清渠 109 国道沿线为重点,全面进行绿化和环境治理,美化古渠环境。对古汉渠、古秦渠引水口周边和青铜峡镇引水段渠堤进行综合整治,在大坝管理所正门及院落增设木制对联,在引黄古灌区标志性建筑物旁统一设立古渠、古闸简介 20余处,并将宁夏引黄古灌区微信平台二维码印制于醒目位置,便于扫码关注,扩大受众范围,着力提升引黄古灌区的水历史文化品位。




    Q:宁夏引黄古灌渠遗存,目前保护情况如何?今后还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A: 宁夏引黄古灌区工程体系包括引黄灌溉渠系、排水沟系、闸坝涵洞等各类控制工程。历史上的引黄灌渠渠首基本都采用无坝引水型式,当代修建青铜峡和沙坡头水利枢纽之后,大部分转由水库引水,但渠系基本仍保留历史格局,目前宁夏引黄古灌区有干渠 25 条,总长2454 公里,总引水能力 750m3/s。其中古渠道 14 条,长 1224 公里,灌区内排水干沟 34 条,总长 1000公里,排水面积 600 万亩,总排水量 650m3/s。渠上各类控制性水利工程 9265 座,其中干渠直开斗口 5293座,干渠桥梁 1865 座、泵站 474 座,涵洞 586 座,其他各类型建筑 1047座,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溉工程遗产除上述灌排工程体系外,还包括历史文献及水利碑刻、镇水铁牛等水神崇拜设施,其他相关水利文物 500多件。

 

    6 月 1 日至 2 日,国际灌排委荣誉主席高占义率国家文物局文物司原司长孟宪民、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所长于冰等 10 位专家,对宁夏引黄古灌区灌排工程体系、管理制度、文化遗存等进行了实地考察,对秦渠、汉渠、唐徕渠等古渠引水口及渠道进行了细致察看。

 

    6 月 3 日,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了宁夏引黄古灌区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专家评估会。专家组认为,宁夏引黄古灌区符合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条件,同意推荐申报。

 

下一步,水利厅抓好以下工作落实。一是根据此次专家现场评审意见,对遗产保护、申遗文本及专题片进行全面整改完善,保持与国家灌排委的沟通对接,全力抓好申遗各项工作落实。二是及时组织主流媒体对申遗工作动态和关键热点事件进行宣传报道,营造申遗浓厚氛围。三是深入开展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历史文化挖掘、研究、保护及开发工作,编辑出版宁夏水利历史文化丛书,全面普查水利历史遗产,广泛征集水利文物。四是加快宁夏引黄古灌区保护规划及宁夏水文化主题公园建设规划的编制。复立古渠渠碑、碑亭,设置灌溉工程遗产遗址保护标识标志,对遗产周边环境进行提升整治。

 

来源:《新商务周刊》

 

 

 

 



意见反馈 回到顶部
反馈已发送!

* 您对本网站的意见和建议:

提交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