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 年),担任中书左丞的张文谦,见守敬对水利工程的学习和研究“巧思绝人”,遂向世祖忽必烈推荐。世祖召见于上都,守敬面陈华北水利六事,深得世祖赏识,当即授予提举诸路河渠的职务,后又加授副河渠使。中统五年,忽必烈派张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西夏中兴等路,使与河渠副使郭守敬同力襄助张文谦治理西夏,修复水利,发展农业。当时西夏濒河五州皆有古渠,其中唐徕渠长四百里;汉延渠长二百五十里;其余四州又有正渠十条,长各二百里,支渠大小共六十八条,总计灌溉农田九万余顷。由于长期战乱,当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渠道多已废坏淤浅,田园荒芜。郭守敬来西夏后,沿黄河两岸踏勘地势水情,绘成地图,提出“因旧谋新”的办法,在古渠故道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疏浚,增开新渠,并建立了控制流量的滚水坝和节制闸,使枯水时保证渠口进水,洪水时可防渠道漫溢,有效恢复并改进了数万顷农田的灌溉系统,民得其利。经过持续屯田开发,又恢复了“塞上江南”的繁荣景象。郭守敬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赏。人们为纪念他,曾建“郭氏祠”于渠上,以表崇敬之情。时至今日,一些水利工程仍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元世祖中统三年(1262 年),担任中书左丞的张文谦,见守敬对水利工程的学习和研究“巧思绝人”,遂向世祖忽必烈推荐。世祖召见于上都,守敬面陈华北水利六事,深得世祖赏识,当即授予提举诸路河渠的职务,后又加授副河渠使。中统五年,忽必烈派张文谦以中书左丞行省西夏中兴等路,使与河渠副使郭守敬同力襄助张文谦治理西夏,修复水利,发展农业。当时西夏濒河五州皆有古渠,其中唐徕渠长四百里;汉延渠长二百五十里;其余四州又有正渠十条,长各二百里,支渠大小共六十八条,总计灌溉农田九万余顷。由于长期战乱,当地水利设施破坏严重,渠道多已废坏淤浅,田园荒芜。郭守敬来西夏后,沿黄河两岸踏勘地势水情,绘成地图,提出“因旧谋新”的办法,在古渠故道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和疏浚,增开新渠,并建立了控制流量的滚水坝和节制闸,使枯水时保证渠口进水,洪水时可防渠道漫溢,有效恢复并改进了数万顷农田的灌溉系统,民得其利。经过持续屯田开发,又恢复了“塞上江南”的繁荣景象。郭守敬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当地人民的高度赞赏。人们为纪念他,曾建“郭氏祠”于渠上,以表崇敬之情。时至今日,一些水利工程仍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